免费h漫禁漫天堂_国产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_无遮韩漫_被强行扒开双腿疯狂进出

新聞動態

——

求實、進取、創新、拼搏

大漠深處的傳承和堅守 ——廣濟堂黨員赴補浪河女子民兵治沙連開展主題教育活動

2020-07-20

陜西榆林市地處毛烏素沙漠和黃土高原過渡地帶,新中國成立前,“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的惡劣環境迫使很多榆林人選擇了走西口。群眾生活更是苦不堪言。當地有句順口溜,“山高盡禿頭,灘地無樹林。黃沙滾滾流,十耕九不收”,這是當時陜北大地和人民生活的真實寫照。

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大規模的生態治理在這里展開。在一代又一代的治沙造林者的努力下,榆林的植被覆蓋度不斷擴大。榆林人用70年的行動守住了北方的生態安全屏障,陜西成為我國第一個完全“拴牢”流動沙地的省份。這其中,一支由54名年僅18歲的姑娘們組建的“女子民兵治沙連”家喻戶曉。她們聽從黨的召喚,響應群眾期盼,離開親人,投身沙海,甘當治沙先鋒,她們的事跡更被百姓傳頌為“巾幗傳奇”,她們就是“女子民兵治沙連”。

7月19日,陜西廣濟堂醫藥集團集團機關黨支部組織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赴補浪河女子民兵治沙連。

在補浪河女子民兵治沙連展覽館,全體黨員在講解員的帶領下,先后來到展覽館、營房等地進行了參觀,認真聆聽了講解員對治沙連艱苦奮斗歷史的介紹,學習了治沙連女英雄們扎根沙漠、立志治沙的頑強拼搏精神。講解員的解說伴隨著一幅幅承載輝煌的展板、一張張承載過去艱苦奮斗的照片以及陳列柜中擺放的挎包、布鞋、茶缸等實物,將大家帶入了那個女民兵們用汗水與鮮血與荒漠斗爭的時代,使全體黨員更加直觀地了解到了榆林由過去的寸草不生到現在的大漠綠洲有多么的不易,也讓大家由衷地感受到了治沙連艱苦奉獻的精神和連隊40幾年的光輝發展歷程。

我們了解到,1974年,響應黨中央、國務院“植樹造林,綠化祖國”的偉大號召,54名平均年齡只有18歲的第一代女民兵,組建成立了補浪河女子民兵治沙連的前身“長城姑娘治沙連”。深入這塊荒涼的大沙漠,拉開了戰天斗地、治沙造林的序幕。當時的條件極其艱苦,住的是自己搭的“柳笆庵子”,吃的是青稞面窩頭、冷水拌炒面,每頓飯碗里、口里都是沙,半年間全連吃不上一顆青菜;推沙梁、造田地、栽樹苗,靠的是幾十把鐵鍬和幾輛破架子車,靠的是人拉肩扛、吃苦流汗,和風沙打肉搏戰、打持久戰。盡管條件惡劣,但前輩們以苦為樂信心十足,學文學武非常投入,治沙造林爭先恐后,一心想著多栽樹、多造林,誓把黃沙變綠洲,敢叫天地換新顏。

四十年多年過去了,治沙女民兵連先后換了14任連長,隊伍換了一茬又一茬,但換茬不換方向,換人不換精神,軍地共建本色沒有改變,治沙造林事業一路傳承,鑄就出“自力更生、艱苦創業,樂觀向上、無私奉獻,團結協作、創新進取”的治沙連精神,樹起了一座塞北大漠生態文明建設的歷史豐碑。

如今,除了治沙造林和日常管護外,民兵連的姑娘們還負責連隊展覽館的講解工作,向成千上萬慕名前來參觀見學的人們,講述著治沙故事,傳播著“治沙精神”。

參觀結束后,全體黨員在黨旗下重溫入黨誓言,舉起右手,再次進行了莊嚴宣誓,進一步堅定了理想信念、提高了黨性覺悟。

時代在變,環境在變,但治沙連精神歷久彌新,愈加寶貴。廣濟堂“求實、進取、創新、拼搏”的企業精神,和補浪河女子民兵治沙連的治沙精神有著異曲同工之處。此次參觀,進一步加深了廣濟堂黨員們對這些精神內涵的理解。我們也將把女子治沙連的治沙精神帶到企業當中,帶到工作當中,號召每一位廣濟堂人以苦為樂、不畏艱難、義無反顧地投身健康事業,不斷探索企業發展的新途徑,為“健康中國”的建設做出更大的貢獻!

*注:請務必信息填寫準確,并保持通訊暢通,我們會盡快與你取得聯系